成都樓市3個現狀,市場走向會這樣變化
今年上半年的成都樓市,對于購房者來說應該算是喜憂參半。
憂來源于開始反彈的土地價格,新房都轉向改善產品,開盤價在試探房價天花板。
喜是因為二手房市場并未受土地價格影響,存量反而在不斷上漲。
處在這樣一個市場狀態下,很多購房者是盲目的。本篇文章,我將為大家梳理當下成都樓市的現狀以及對于未來市場的預判。
現象一:
房企高溢價補倉意愿強烈
從今年3月德商以17200元/㎡的樓面價拿下茶店子地塊開始,成都的中心城區土地市場開始回暖。
緊接著,錦江區三圣鄉拍出18400元/㎡樓面價,五月的雙流東升13600元/㎡的樓面價,六月的雙流九江10050元/㎡,地價普遍有回暖的趨勢。
由于2018年成都整體的土地市場行情轉冷,今年的土地政策較去年是有部分放寬的。今年拍賣的土地大部分地塊取消了配建要求及熔斷價。樓面地價看似上漲,但是房企拿地沒有多余的附加成本。
從近期房企拿地的動作來看,有個別首進成都的房企不惜代價拿地,也有深耕本土的房企高溢價拿地補倉。
我認為目前成都土地價格走高跟房企融資放寬有關。因為不止在成都,全國多個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也有升溫,尤其是在長三角經濟圈城市。
當然,近期房企高溢價拿地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,繼住建部對蘇州等土地市場過熱、房價漲幅較大城市預警提示后,蘇州、合肥等土拍熱點城市相繼發布調控政策,銀保監會還發通知要求整治房地產市場融資亂象。
近期,成都交易中心臨時終止了青羊區蔡橋、天府新區秦皇寺等幾宗熱門板塊住宅用地的拍賣。我認為,不排除地塊出讓指標趨嚴的可能。
現象二:
高價地去化壓力大
都說地價是影響房價最核心的要素。盡管,土地市場有所回暖,但似乎對終端市場的影響很有限。
因為在2017年以來出讓的高價地,至今還未解套的還有很多。
如內金沙綠城鳳起朝鳴,其樓面價高達15600元/㎡,配建比例24%,實際土地成本破2萬元/㎡。金隅新川地塊,樓面價12800元/㎡,無償移交41%,實際土地成本遠超2萬元/㎡。
雖然現在有部分主城區樓盤拿到了3萬+,近郊區2萬+的預售價,但在銷售端口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“有壓力”。
比如近期開出價格高于周邊同級產品的項目:德商御璟天驕、卓越瓏悅府等,其開盤去化效果一般。關于成都高地價的現狀,想住成都推文有聊,詳情<2017年出現的“萬元地”,現在過得怎么樣?>。
并且,隨著市場上高價地預售越來越多,新房市場的存量開始積壓。
根據正合研究院的數據顯示,目前大成都的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約為11.5月,庫存有上漲趨勢。
但只要新開樓盤與周邊二手房存在較大“剪刀差”,去化也一定不會差。
現象三:
二手房供大于求,價格基本穩住了
由于現成都中心城區新盤全面豪宅化,戶型大,總價高。今年開年來的3月,成都的二手房市場成交量開始一路高歌猛進,目前已連續3個月成交上萬套,我認為這樣的成交量將會長期存在。
按照2017年的市場經驗,土地市場回暖,加上二手房成交火熱,極容易造成捂盤惜售,價格上漲。
但現在的市場恰好相反。
根據諸葛找房聚合的成都有效二手房源為160527套,其中鏈家網獨占92600余套。二手房存量并沒有受土地價格回暖而減少,而反而在快速增加。并且,二手房掛牌價格還處于持續下跌的狀態,截止目前已連續下降12個月。
因為過去的二手房的價格已經附加了土地增值帶來的溢價空間。在2017年后,成都的土地價格已經沒有出現更大幅度的增長,二手房價格泡沫在被逐漸擠出。我認為當下的二手房價格是相對合理的狀態。
“剪刀差”終會消失,市場會回歸合理
1. 關于土地市場,我認為,開發商拿地,有的是戰略性進駐,有的實打實要做產品。由于現在成都市場表現出來的購買需求比較旺盛,大部分房企對后市的信心較高,拿地也都比較激進。從這些地價來看,未來上市會高于周邊的二手房行情很多,新房二手的“剪刀差”會很快消失。
2.房地產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,總是隨著政策的放松,刺激,收緊等節奏通過小周期的形式上漲。今天被套牢的投資客,總能在下一個周期解套。
3.“剛需為王”已經成為過去式”?,F如今新盤普遍豪宅化,二手房成為剛需首選,加上嚴格的限購條件,未來在新房的成交體系中,“以房換房”將非常普遍。新房二手此消彼長,可以實現剛需型二手房在市場快速流通。
聲明:以上內容由< 想住 >原創。未經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相關推薦: